“互聯網+”襲來
2015年3月5日上午,李克強在《201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》中提出政府將制定“互聯網+”行動計劃。
互聯網+早由易觀國際提出,并由全國人大代表、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發揚光大,后正式被納入《201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》,上升為國家意志。
其實,互聯網+已經出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:互聯網+美食后出現了美團、餓了么等顛覆傳統餐飲的互聯網公司;酒店式公寓裝修了解到互聯網+出行后出現了Uber、滴滴等改變人們交通出行的互聯網公司;互聯網+旅行后出現了攜程網、去哪兒等為旅行帶來很多便利的互聯網公司……互聯網+家裝后出現了土巴兔、愛空間、有住網、蘑菇裝修、我愛我家網、優裝美家等互聯網家裝公司。當然互聯網+家裝之前已有,只是當下才總結提煉出概念。
大家興許會想起一個段子:化緣的改叫眾籌了,八卦小報改叫自媒體了,統計改叫大數據分析了,忽悠改叫互聯網思維了,做耳機的改為可穿戴設備了,IDC(互聯網數據中心)的都自稱云計算了,辦公室出租改叫孵化器了,圈地蓋樓改叫科技園區了,借錢給朋友改叫天使投資了。后補上一句,用互聯網改造傳統裝修改名叫互聯網家裝了。
雖然到2016年年初,互聯網家裝更多是在營銷獲客、各項標準化上下了功夫,一定程度提高了行業效率,降低了產品服務成本,但由于時間短、規模小、可復制性地摸索,還沒觸及對傳統裝修更深層次的改造,畢竟傳統裝修壁壘重重,也不是那么容易的,要不然也不會成為生活領域里最后一個被互聯網改造的行業。
loft裝修了解到目前的互聯網家裝公司提供的標準化產品只是“1.0版本”,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,且還有打著互聯網家裝旗號掛羊頭賣狗肉的、肆意抄襲的,都稱不上模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