材料商:我只要賣材料的
看個數據,《中國建材家居產業發展報告》顯示,2015年中國建材家居產業的市場規模達到4.2萬億元。其中,在建材家居60余種品類中,就有9~10種品類的市場規模達到上千億,不可謂不大。
但建材家居經銷商的日子也確實不太好過,被家居大賣場欺壓已久,曾經市場太好做了,賺錢容易,賣場自以為有蓋世之功,得意洋洋。以至于這些品牌動不動就被踢出不合理要求,比如交納幾百萬保證金,必須繳納高額廣告費等,甚至被賣場捆綁在肆意擴張的“戰車上”,一輪又一輪地沖鋒陷陣,最后成了炮灰,這也是為什么此前紅星美凱龍出現危機后,行業幾乎一邊倒譴責或聲討賣場。
所有公關客勤、回扣是一個都不能少,為了家裝公司能出貨,還花費大量的公關成本,即使一個月只能賣一兩單。所以很多材料商也自謀出路,跟團購會合作,但也會面臨賣場的封殺。
如果是廠商的話則會開拓新的銷售渠道,不能僅僅依賴傳統線下零售,比如跟互聯網家裝合作。這里有兩種合作方式:一是和loft裝修互聯網家裝交易平臺合作,而是何垂直類的互聯網家裝公司合作。
前者如濟南巴特魯衣柜除了經銷商代理外,也會在淘寶京東開店,謀求更大的銷售額。當然作為一家集整體衣柜、書柜、移門、櫥柜等全屋家具定制的現代化企業除了圍繞用戶需求進行迭代外,相應的推廣何銷售渠道也要迭代。這是很多傳統老企業經常犯的毛病,不能緊跟時代步伐走。
后者如派的門是TATA木門旗下的電子商務品牌,自2012年5月10日上線以來將目標消費群體對酒店式公寓裝修準80后、90后,以其獨特的平板風格加上豐富多變的色彩,捕獲了眾多用戶的心。在渠道上派的門跟眾多互聯網家裝公司合作,成為木門的獨家供應商,出貨量很大,在2015年嘗到了甜頭。董事長吳晨曦在微信朋友圈不無得意地說:“全資子公司‘派的門’今年僅僅虧損了幾百萬,我們董事會都很興奮,居然虧得這么少!”2016年3月派的門在廣東省每月的服務量可以做到600戶,并將成立服務中心,并將業務重點放在長三角和珠三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