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裝行業的現狀:怎一個亂字了得
每個一二線城市都有成千上萬家家裝公司,30%甚至更多的成本耗在獲取簽單用戶上,又是人力密集型產業,有標準難執行,人員績效的設計決定了簽單大于一切,用戶服務和體驗忽略不計,城市擴張復制成本高,大都只能做一個區域型公司。
在傳統裝修公司里,設計師等同于業務員,職能不是設計而是銷售,打著免費設計的旗號做著推薦材料的事情,靠銷售提成和主材回扣掙錢,不是為用戶服務的,非真正的設計師。也使得用戶認為家裝公司的設計水平不高,不會為設計付費,家裝公司也就沒有好的設計師,長此以往,惡性循環。
建材商家的日子也不好過,為了獲取客流,要為家裝公司或設計師支付返點、回扣、房租分攤費用以及公關開支,哪怕這個家裝公司一月只賣了兩單,而服務它的成本并不會減少,最終成本會轉嫁給用戶。另外,由于建材市場暴利和銷售渠道單一,交易撮合模式的我要裝修網、城市團購網、一起裝修網,LOFT裝修網等推出的建材團購模式備受業主歡迎,提高了價格透明度。
而施工,傳統裝修公司都是分包給工長,對施工服務的承諾是不靠譜的,這項工作主要依賴于人,與家裝公司業務人員的熱情程度和服務態度沒什么關系。且大部分家裝公司由于單子少,是“喂不飽”工長的。
傳統裝修設計師與項目經理(施工工長)、監理同屬于一家公司,是一個利益共同體,施工過程中遇到問題也會相互包庇,共同忽悠業主變更方案做高報價,很難保證他們傳達信息的真實性,即便再優秀的設計師也會因設計費提成模式而被潛規則,再好的設計方案最終也是南柯一夢,終難實現。
總之酒店式公寓裝修提醒業主,傳統裝修公司高度依靠人力而非制度或體系,供應鏈采購成本高,銷售型設計師無設計感可言,施工分包貓膩多,增項漏項不斷,主材輔料偷工減料,既不環保也不安全,30%以上的毛利耗在銷售和管理成本上,維持低利潤,在盈虧平衡掙扎,只會把錢花在簽單之前的所有環節,無法推動行業向前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