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力裝修業主的需求變遷
裝修行業主力業主的需求變化非常大,1980年算一個節點。1890年后,尤其是1985年出生的人大學畢業基本是在2007年和2008年,一畢業正好趕上房價開始猛漲,等努力工作攢了一筆錢時房價相比此前已翻了好幾倍。
2014年一首《沒趕上》說唱視屏爆紅網絡,loft裝修提醒主要原因就是觸碰的是80后的無奈和堅持,更說出了當下社會的焦點問題——高物價、高房價、高壓力,80后生存壓力不斷增大。
這種生活環境的前后差異使得70后和80后、90后在裝修上的考量因素區別較大。
首先從對首套房的裝修價格承受力來看。70后小時候生活條件艱苦,對價格敏感,希望價格低。而80后、90后更看重性價比、個性化和簡單方便,更看重價值,有較高價格承受力。
其次從參與施工過程程度來看。70后會親歷親為找設計、跑工地、盯施工、買材料,更習慣清包和半包,參與程度高。那時網絡裝修平臺發揮了很大作用,給業主推薦裝修公司或者是團購材料。而80后、90后想省事,并不想知道哪個材料商靠譜,也不想過多介入工地管理,他們最想知道“會把我家裝成什么樣子”“能給我營造一個怎樣的生活場景”,參與程度很低。
loft裝修提醒最后從裝修風格來看。以前有85%的裝修都是現代簡約風格,而80后、90后成為主力消費群體后更看重個性化產品,裝修風格多元化,如“現代簡約+歐式”“現代簡約+美式”“現代簡約+中式”等風格。
還有農村的裝修市場變化很大,以前農村蓋房花錢多,裝修則能省就省。記得老家的二層樓房是1997年正月蓋的,那時我上小學五年紀,父親用了半年多時間備料,買磚、鋼筋、木材、水泥、樓板等材料。當時為了買水泥,托關系到水泥廠拉貨,又去山里買木材,然后請木工師傅做門窗,招一批本村或鄰村的農民干活兒……總共花了八萬元蓋了當時號稱村里的第二家“豪宅”,但裝修很簡單,白墻、水泥地面、水電管線外露,沒幾件家具。但是現在的農村,很多人的家里都裝上馬桶了。